口吃主要表現為發音的延遲與異常,發音的發展速度低于相應年齡,說話吐詞不清或發音錯誤。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 以兩個字或者更多字為單位進行重復,有2%或者更多的單詞被重復,重復過度增加,且以央元音(a)來替代單詞中的其他元音,聲音非常緊張;
√ 2%或者更多的單詞被延長,而且延長超過1秒;
√不恰當的停頓,時間超過2秒;
√ 不流暢時伴隨面部動作,如眨眼睛,唇部或下顎的顫抖,以及其他掙扎現象;
√ 對說話的情緒反應和逃避行為;
√ 以口吃作為其他能力不足的借口,心理負擔重;
√ 言語破裂的頻率和嚴重性隨說話情境改變而改變(人越多,越著急時口吃現象越嚴重)。
造成口吃的問題成因:
1、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有人發現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遺傳史,主要外因是學習語言的環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語快、含混,兒童不易模仿等。
2、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后,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有的兒童因為受到家長、老師或周圍一些人的嚴厲懲罰或訓斥,使精神突然受到嚴重打擊,由于這種恐懼的情緒或驚嚇引起了口吃.。精神緊張、焦慮等也會導致口吃現象。
3、軀體因素:先天的發育不良也引起口吃。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癥、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強行糾正左撇子也會造成口吃。
5.模仿因素:模仿別的口吃患者。如小時候聽到別的口吃患者說話覺得好玩就跟著模仿,結果自己養成習慣也變成那樣了。
6.方言性口吃:兒童學語期間改變方言,或兼學兩種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7.思維過速性口吃:因思路寬闊迅速,致使口齒追隨不及,造成口吃。 口吃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愈發的不自信,導致不喜歡開口說話、不善于跟別人交流等,從而養成孤僻、怪異的性格。
矯正年齡:正常兒童我們建議6周歲以上才進行口吃矯正干預。 成人及早發現及早進行矯正。詳情請咨詢王老師15143088787
矯正方法:根據不同年齡段口吃特點,安排針對性學習內容,包括:心理輔導,氣息訓練,發音肌肉協調性訓練,社會性景模擬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