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針對佩戴助聽器和人工耳蝸之后的聽力繼發性語言障礙。聽障患者由于聽力損傷,顯性層面導致的是言語的接收和自我反饋都出現了障礙,聽覺言語鏈條中斷,言語過程無法進行;隱性層面導致的是,由于自我聽覺反饋受阻,長時間會引起語音和語義脫節,言語器官僵化,從而導致有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都出現嚴重問題。
一,發音特點
1. 發音不清可以表現在聲母上,也可以表現在韻母上。聲母會出現遺漏,如把“姑姑”(gu)說成“烏烏”(wu),把“小豬”說成“小屋”;歪曲,有時會發出漢 語語音中不存在的音;替代,如,用不送氣音替代送氣音,把“汽車”說成“技車”,“跑步”說成“飽步”;添加,如把“鴨”(ya)說成“家”(jia)等現象。 韻母會出現鼻音化,如發/i/、/u/時有鼻音;中位化,如發/i/時舌位靠后,而發/u/時舌位靠前;以及替代,如用/an/替代/ang/,把“幫幫我”說成“搬搬 我”;遺漏等問題。
2. 音量不當,音色或音質不好講話時,要么聲音太大,要么聲音太小。有的孩子講話音調很高,有的孩子講話像是喃喃自語。有硬起音,假嗓音等,讓人感覺聲 帶緊張,說話不自然。
3. 語調、聲調不準或缺乏如:“你為什么打我?”說成“你為什么搭窩”。
4. 語流不暢或語速不當如“爸爸去上班”說成“爸爸去/上/班”,在語句中停頓不暢。
二,語言特點
1. 詞語概念理解不清,使用不當。
比如當你指著“燈”或“門”問孩子“這是什么?”聽障兒童會回答“開燈”或“關門”。
2. 句子不完整,以單詞堆積的形式來表達。
在表述一句話時經常會漏掉介詞,助詞,連詞等成分,使得一句話聽起來不通順。如,“我和媽媽吃飯”說成“我媽媽吃飯”;“蘋果在桌子上面”說成“蘋果桌子上”。
3. 經常出現語法錯誤,語序顛倒。
這種現象在聽障兒童當中也是非常普遍的。他們會把“小白兔怕老虎”說成“小白兔老虎怕”;把“我家有”說成“我有家”。
4. 對語言的掌握死板,不靈活。
聽障兒童在復述故事時經常只會一字不差地背誦,不會使用自己的語言。
5. 詞匯貧乏
很多聽障兒童進入小學后,往往在造句和作文上出現問題。除了以上提到的句子不完整,語序顛倒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詞匯貧乏”。例如,只知道“高興”,而不會使用“愉快,興奮,開心”等。
6.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差
不少聽障兒童學習語言去不會使用,對話理解水平很低。有些聽障兒童能想背兒歌,講故事,也能復述較長的句子,但是生活中卻不能與人正常地溝交流,這樣學習語言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例如,孩子會說“對不起”,“沒關系”,但是當別人對他說“對不起”時,他不會說“沒關系”,而是機械地模仿“對不起”。
矯正年齡:聽力訓練要在孩子佩戴助聽設備半個月后開始,語言矯正年齡三周歲以上進行,成人及早發現及早矯正。
課程名稱:聽障專題課程
必選課程:丨發音肌肉訓練丨發音訓練丨語流訓練
可選課程:丨聽覺反應和聽理解訓練丨認知理解邏輯表達課丨社交行為訓練課
授課形式:一對一
訓練方法:
1.發音肌肉訓練
有針對性的對唇部,舌部,下顎,頰面,喉部,氣息以及協調性和控制能力進行肌肉訓練,使發音肌肉力量和張力,氣息與共鳴達到發音要求,為發音準確性打下堅實基礎。
2.發音訓練
通過一對一發音訓練,糾正錯誤發音,錯誤動作,加強聲母、韻母、聲調、音節、疊音、詞組的練習,改善發音清晰度。引導正確運用發音器官,使之發音準確。
3.語流訓練
通過訓練,在閱讀短句、長句、兒歌、短文以及對話過程中,在保證發音準確的基礎上,進行語速流暢的訓練。使最終達到正常普通話發音標準。
可選課程:
聽覺反應和聽理解訓練
?。?)聽覺輸入、聲音分辨和音調辨識訓練
?。?)聽覺專注、聽覺記憶、聽覺廣度訓練
?。?)聽理解訓練
?。?)聽力專家評估
認知理解及邏輯表達訓練
認知卡片、邏輯表達訓練教材促進主動表達,提高運用能力
社交行為訓練
通過小組課形式,進行合作游戲、情景模擬等活動,讓孩子在團體內提升社交能力,提高互動溝通技巧,促進語言的表達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