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家庭內外的人際關系 讓兒童生活在和諧、溫暖、健康的家庭生活環境當中。良好的家庭養育環境、融融的親情,不但對兒童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對兒童智力、情感、性格以及社會適應性的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在暴力家庭,或雙親長期感情不合以及單親或重組家庭中的兒童,常常會出現語言智力發育遲緩以及性格孤僻、與人交往障礙,重者甚至會出現自閉或心理障礙等情況。
2.培養兒童健康的性格、良好的興趣和良好的交流態度 培養孩子健康性格的首要條件是大人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良好健康的性格是從小開始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要把孩子當成朋友對待,無論孩子有什么事情、有什么要求,大人都要和孩子商量。要養成孩子有事一定要商量的好習慣,而不是用哭鬧等不好的手段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否則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好的性格,占有欲強,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誓不罷休,甚至用自傷或他傷的手段達到目的。這樣的性格一旦形成,改起來很困難。健康的性格、良好的興趣和良好的交流態度是兒童語言發展和學習的先決條件。如果兒童不具備這些條件,就很難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
3.改善對兒童的教育方法 有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對兒童進行教育就會對兒童有所幫助,而不去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以及兒童的個人興趣愛好。這樣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是兒童對學習和交往產生厭煩的心理,嚴重時兒童會完全拒絕外界的一切教育而變成有“自閉癥傾向”的患兒。所以家長在兒童語言有偏差是,一定要帶小孩到有經驗的語言治療單位,找有經驗的語言治療師檢查,診斷偏差的程度以及偏差的類型,制定出訓練計劃,在家中也要遵循訓練計劃進行訓練,使兒童的語言訓練和家庭的養育環境真正做到從兒童的語言發育年齡和特點出發,要適合兒童,而不是讓兒童去適應家庭的養育環境。
例如,有這樣一個病例,由于孩子的母親有輕度的智障問題和輕度與人交往障礙的問題,所以當孩子出生以后,孩子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都對這個孩子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為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計劃。知道孩子三歲就診時,發現其語言發育才剛達到一歲孩子的水平,孩子的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對孩子有一種負罪感,怕孩子是受自己影響。經過詳細地語言檢查后發現,孩子患有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經過系統地語言訓練和家庭環境的調整,最主要的是將孩子的教育視點從三歲甚至還高的水平降到他語言發育的實際水平一歲左右開始,進行橫向擴展,然后縱向提高,現在孩子已四歲半,經檢查孩子的語言發育和正常同齡孩子基本上同步發展。由此可見,適當的教育方法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是有幫助的。
4.幫助兒童改善周圍的生活環境也是改善語言環境的關鍵 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只有養育他的家庭,長大一點他就會進入社會環境,比如幼兒園、學校以及與鄰里之間的小伙伴玩耍等。良好的交流態度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語言發展的又一個很重要的條件。語言發育落后兒童因為其在語言上存在的問題,在與其他兒童交往時,往往會受到其他兒童的嘲笑與請示,別人不愿意和他一起玩等。而這些現象的結果會逐漸導致兒童對交流的厭惡和恐懼,失去交流的興趣和動力,嚴重者會到這心理障礙,甚至用自傷或他傷等攻擊行為來拒絕這種與正常兒童的交往活動。另外,孩子們在一起玩時,不但是在進行已經習得的語言的運用和實踐,還在語言上有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功能。所以在家庭和學校中,家長和老師都要參考語言治療師的意見,給這些孩子以更多的注意和關心,幫助他們去改善人際關系和交流態度,也要教育別的小朋友、小同學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在團結、和諧、友好的氣氛里盡快地更好地發展語言和其他各個方面的能力,讓他們的童年和正常兒童一樣充滿陽光。
總之,語言環境調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班關注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所以調整環境要從調整教育方法、改善環境使之適合與于兒童和改善兒童自身的素質兩方面出發,結合訓練、教育來共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