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同事閑聊,聊到小孩兒說話的事,她說她閨蜜的娃都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連“媽媽”兩個字都說不清,很是發愁。我說怎么不去醫院看看?同事搖搖頭表示:唉,她挺倔的,聽不得醫生說孩子不好,也不敢相信孩子生病,就這么拖著……
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爸媽可以這樣做
其實我也懂,雖然這些年關于自閉癥的討論越來越多,但很多家長仍然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也有部分家長“掩耳盜鈴”,不敢面對孩子不正常,有可能是自閉癥的現實,從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爸媽可以這樣做
但事實上,自閉癥是一種先天的缺陷,跟基因有很大關聯,以至于在社交溝通這方面,會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擔心是自己不小心做錯了什么,就導致了孩子得自閉癥,這病沒那么好得。
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爸媽可以這樣做
大多數寶寶說話晚都是因為:可能寶寶自身大腦發育節奏較慢,同時家長也沒有注意引導寶寶開口說話,或者是大人的耐心不足造成了寶寶的交流壓力。
那么我們該如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早點開口說話呢?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合適的實物引導
家長平時在家時,要經常拿實物引導孩子說話,比如拿一些水果讓她觀察,然后讓孩子說出水果的名字,蘋果、梨子等都是很好的道具。
可愛的蔬菜水果以及廚具,可以讓孩子體驗做飯的樂趣,孩子能邊玩邊認識它們,促進孩子的發聲興趣,也能鍛煉手部協調能力。
2.適度的語言刺激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給寶寶講故事,以此來練習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不用太長,貴在堅持。
家長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方式,語言盡量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吐字清晰,確保孩子聽得清。這樣才能在孩子的大腦里形成一個規律的,規范化的語言模式。
3.多多接觸小伙伴
孩子更愛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和小伙伴接觸,培養孩子與小伙伴說話的欲望。在孩子與小伙伴接觸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斷孩子,要少說話,注意傾聽,讓孩子學會自我表達。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遲緩也只是相對而言的。正常的來說,1歲開始模仿聲音;1到2歲詞匯量開始增加,2歲之后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但如果孩子落后于正常的發育階段,家長們也不應該忽視,或者害怕,及時到醫院就診才是正途哦。